虽然题目里提到我来过这座城市的痕迹,但是实话说,15年前的记忆几乎是模糊的雾气,只有寥寥升起的几缕能够让我回忆。
在南京呆了一周多,多数时间是在酒店和工作中度过,都没怎么玩到。
去了夫子庙一带,十里秦淮河畔,虽然是很商业化,人潮涌动,整一小商品批发市场,不过青砖小瓦,粉墙坡屋,也算是挺有金陵的感觉。
黄昏中的秦淮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王导谢安居已经重新恢复,改成了纪念馆,藤叶满布,还配备了空调设备…
秦淮灯会有很多花灯的图案都是描绘金陵12钗
夜晚的秦淮河有点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味道,人群的嘈杂和喧闹,经过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吹拂也变得可爱起来。金陵、秦淮,总是很容易让人想起历史的盛世更迭和风雅诗词,就像朱自清的那篇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说的:人们神往秦淮河,不仅是因为它那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美景,实在是有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鸭血粉丝汤是不能不吃滴~7元一碗,很鲜,也很美味,没有空调吃得我们汗流浃背大呼过瘾。
夏末的南京,夜晚凉爽宜人,借用俞平伯那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结尾:凉月凉风之下,我们背着秦淮河走去,悄默是当然的事了。如回头,河中的繁灯想定是依然。我们却早已走得远,灯火未阑人散….
后来的一天去了总统府。中山陵什么的之前都去过,总统府倒是一直想去看看。
南京总统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天王府,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国民政府行政院,汪伪政权行政院,民国政府总统府,解放后是江苏省政协所在地,80年代后政府机关才陆续搬出的。东边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型建筑群,西边是一座极为精致的江南园林,称西花园。这里原是600多年前来元璋招降陈理后为其建造的汉王府。清代为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攻占金陵后,把这里做为天朝宫殿。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就将此作为总统办公室和会议室。国民党统治时期,天朝宫殿一度成为蒋介石的办公处,末期改为总统府。
————————————我是官方介绍的分割线———————————————-
历史介绍我也不多言了,看图吧。
图1.总统府的大门是重铸的,原来的铁门在大炼钢时期被回炉了。图2.中山先生的办公室。
总统府内的园林,建的很漂亮。
想起前几个月陈江会时,江丙坤参观南京总统府这个排期被台当局紧急叫停,中华民国时期的总统府在绿湾湾们看来定为必去之物,死撑去中国化,不带中华民国这个壳子,他们认定的总统府,恐怕只是现在台湾日本总督府改建的那个。小马哥的“一中各表”,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政治定位,模棱两可,模模糊糊的过渡着。台北和南京,太多千丝万缕,大陆和台湾,文化交流和底层互访,还是国民之间消除隔阂的最好途径。
我怎么开始讲政治了…还是轻松点的好。
南京的小吃很多,好遗憾我没有吃到牛肉锅贴、赤豆元宵、梅花糕~~~下面分别是:鸡丝汤面。锅贴、桂花糯米藕、盐水鸭。都好好吃!是在粗茶淡饭(以前的面点煌)家吃的。
南京的梧桐树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听说都是民国时期种的法国梧桐,为迎接中山先生的灵柩而栽种,想来也有80来年了,街上的梧桐郁郁葱葱,和青瓦白墙相映衬,整个城市都在一片浓郁的树荫之中,走在树下,能够实在感受到南京城那种古老,沉稳,静谧的气质。
短短的一周,大家都对南京人的印象非常好,菁菁姐这个本地人说南京人慵懒闲散,不争不抢。我们深有体会,在哪里问路,无论是街边路人或者店里老板,都会十分热情的给你指点,和和气气让人觉得特别舒服,城市不热闹,甚至算不上繁华,刚过夜晚10点,就差不多安静下来,不知是不是饱经历史沧桑后沉淀的大气与安宁。这座六朝古都,如今没有了霸气,倒是四处充满了遛狗的闲适生活的人们。上海人说南京人是“大萝卜”,就是有点土气有太过热情的感觉。我倒觉得是上海人那种骨子里的尖酸气在作祟,热情和素质高的南京人一直都有很好的口碑。
在这里有惊险小插曲事件,我和晓升从上海回南京时坐的动车组,我这个不熟悉坐火车规则的人一上车就不知道把票扔到哪去了,等到出站验票时候才发现不见了,一位大叔很严肃的一定要我们补票,100块呢,神啊,因为之前丢钱包的缘故,我们已经买过第二次票了,真是够惨。我们俩就磨蹭啊,在包里仔细的翻找,可怜兮兮的深夜12点的火车站无奈的站着,过了15分钟以后,一位乘务员阿姨过来了,问:“怎么,还没找到啊?”我俩赶紧辩解,说是学生啦,掉了钱包了,找啦N次啊等等等等,这位可爱的阿姨低下头说:“嘘~小声点,害怕别人听见不是啊。”我和晓升迅速心领神会,3秒钟收拾好包包乖乖的低着头,这位可爱的铁路工作人员交代几句后把我们放出了南京站。因为顾虑,我都没来得及回头跟她说声谢谢,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出了火车站就是广场,夜晚的玄武湖格外美丽,在深夜1点的南京街道,梧桐树沙沙作响,我背着行李感受这个城市最后的馈赠。
这个城市,让人觉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