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09年06月

走过高考三年整

       三年前,2006年6月6日晚上,晚上12点,就是这个时候,我躺在床上,胃痛得要命的翻滚,心里死不承认是紧张的结果,安慰自己说辣椒吃多了,胃溃疡复发。我妈那叫一个急,又不敢表现出来,坐在床边帮我掐穴位,不敢说啥话怕刺激到我,我爸肯定也心急,但是也不敢来凑热闹,就在书房玩电脑。后来我终于累得睡了,一夜无梦,神清气爽,考完试我妈告诉我,那天晚上她一夜没睡好,哈,我还真是神经大条。

      高考啊,多少人能有我这样的复杂心境。

      当年初中堕落贪玩,考不起好高中,爸妈花大价钱送我进省里最好的高中,最烧钱最低分的班,美曰“中澳合作班”,其实在整个一中,我们班的名声就等于有钱人家+一堆烂人,话说我们班有钱人确实多,每个人都有背景,家里非官即商,充分锻炼了我荣辱不惊混迹不同圈子的能力,但是我还是在里面混得不太爽,就是因为必须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导致我学习还是差得不行,理科就没及格几次。可惜我们特级老师的配备,可惜我们高一高二班主任对我的厚爱,大多数你们课的时间我都贡献于《看电影》、小说报纸杂志漫画足球、欺负我最喜欢的一个同桌凌青同学,还有抄作业。最后等到高二期末选分班的时候,我简直是甩开《王后雄》,踩着《优化设计》屁滚尿流的逃到文科班。

      刚进高三新分的班,我妈记得最清楚,我年级排名730多,面对那么多高分考进一中,如花似玉的少男少女,我是崇拜又激动啊。那年我18岁,思想激进自命不凡,后来我听到了一句话,可以说它是改变我态度的那个契机,大概是这样说的吧:人生就只有一次机会,能让自己能在18岁的时候单纯的奋斗一回。

      真的,高考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第一个靠自己努力带来的人生轨迹的转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上的学校都是交了高价,我爸妈从小对我教育开明,从来不逼我读书要求成绩好,我家教严,却不是严在这方面,而是对我人生的观念和教养,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早恋、迷网游、认识烂人、被请家长,当学生该做的破事都有,只是我到好久以后才意识到,原来爸爸妈妈一直对我抱有信心,我妈一直相信,我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去努力,坚信我是优秀的,我爸从来不正面和我讲学习,但是那么多年我上学上补习班,他换了那么多部车,却没有换过等待我下课的位置。高考给了一个机会,让我去给他们证明,高三给了我一年,让我弥补那么多年的浪费。

      不是说我有多努力,但是我高三的一年过得确实非常充实,每天安排很规律,认认真真的执行复习计划,一中那样的环境,班上不免有冷嘲热讽之人和看热闹之人,还好我心态好,心理年龄又老,沉得住气,文科对我来说轻松很多,加上英语也比较容易,我后来每次模拟考都大跃进,再后来我名字跑到文科班那个年级前30的小黑板里面之后,还是有人向我投来复杂的目光。

      可惜3年前的今天,由于我妈在我考数学之前突发奇想给我炒鸡蛋饭,连打两个坏鸡蛋而影响了我的磁场,导致我那年数学以75分的成绩,勇夺满分的一半。这当然是说笑,不过真是一直以来的数学恐惧症我们初中班主任估计要付一半责任,延续到现在大学里高数概率统计学,就连考个SHL我都心理上先认输。而那年文综也考得不好,导致与我的梦想大学(当时是外经贸吧)完全没戏,文科生来到华南理工这种境遇。旧事不重提,不过当年我还填了一个志愿,不知道在今后能不能实现:)

     高考给人最好的感觉就是没有迷茫,努力高分就是我确定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制定计划去实现,没有那么多关于未来不确定的复杂考虑,不似在今天的华工里,我每天在上课睡觉之余还得抽空想想以后到底走那条路,权衡利弊以及个人发展,评估评估投资收益。

     平心而论,高考无疑是目前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但是不排除它很多的弊端,比如对于潘莹(最近美国国际英特尔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得奖,以她名字命名行星那个),这样成绩不够好但是非常具有创造力或者独特能力的学生来说,起点、规则和结果都不公平。所以我觉得这就为什么应该有多元化且真正治学和育人的大学,为什么应该有更多深造和发展的机会的原因,多元化标准才能带来真正的机会平等,只有到了真正的世界的平台上,不同的人才理念、价值理念,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才能把适合的人,匹配的人挑选得出来。

     走过高考三年整,至今我依然怀念那些有序而充实的夜晚,只是今天我再提起未来的时候,不会那么确定的去选择大多数人都期盼或者被社会认为应该去走的路,生命的格局,岂是一层薄薄的色相所能束缚,在中国社会,大学生的出路太少,供我们选择又可为社会尊重的生活方式也太少。我今年21岁,未来几年都是我的黄金时期,我以前时常盯着短期的得失,忘记了长远的将来,现在我相信把青春和勇气花在信念和可能性的追求上比浪费在模式化的工作和日复一日的目标限定中要好,人生长则八、九十,年轻时候没必要担心钱赚得够不够多,时间浪费得多不多,应该关注和值得发展的东西实在太多,每个人都有不可复制的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走出来的路。

      赵淑侠说,青年时代,是创造自己的时期,你日后在社会上、在人生途上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全看你在青年时期曾下怎样的功夫塑造你自己。 

      我会尊崇自己内心的直觉,珍惜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从踏出这一步开始,过生动的日子。